中新网上海8月4日电 (高志苗)4日,上海首颗科普教育卫星“闵行少年星”搭载CZ-4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中新网上海8月4日电 (高志苗)4日,上海首颗科普教育卫星“闵行少年星”搭载CZ-4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中新网上海8月4日电 (高志苗)4日,上海首颗科普教育卫星“闵行少年星”搭载CZ-4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现在,“闵行少年星”已进入既定轨迹,太阳能帆板正常打开,卫星姿势安稳、遥测遥控及各项功用正常,行将展开在轨测验作业。\n\n 这颗卫星,搭载了上海闵行学子送给太空的礼物和“巡天”、“探地”载荷。“闵行少年星”的发射,意味着青少年有机会在上海航天专业科研人员的带领下,与太空“对话”,展开一场面向未来的六合一体化使用场景立异测验。\n\n\n\n“闵行少年星”计划亮星发布会现场 闵行区委宣传部供图\n\n 坐落闵行区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作为我国运载火箭与使用卫星的首要研发基地之一,曾圆满完成22次载人航天工程使命和3次月面勘探使命以及我国初次火星勘探使命。从区域优势动身,近年来闵行区各所校园持续推动航天科普立异活动,经过“航天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在学生中遍及航天常识,让航天愿望逐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n\n 据悉,2021年5月“闵行少年星”计划正式发动,由闵行区教育局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携手,安排闵行区中小幼学生一起参加卫星规划、研发、搭载、发射等航天系列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经过探星、创星、造星、亮星、发星、用星六个环节推动施行。\n\n 从学生中搜集到376条“太空天籁之声”、2285幅“太空构思画”、6116个卫星称号、544个卫星外表涂装计划、300余份卫星载荷计划……专家们从科学性、可行性和趣味性等视点归纳评定后选定4个载荷计划与部分学生声响、画作跟从卫星进入太空。\n\n 一个“太空礼物”,上海交通大学隶属试验小学学生曾榕雨《上海非遗“石库门的奥妙”》被采用;一个“巡天”计划,北桥中学奚玥瑶《月球自转与公转》被采用;两个“探地”计划,星河湾校学生吕文渊《根据微纳卫星体系的温室气体监测》和闵行中学学生戴昕妍《经过卫星调查大气层二氧化碳的改变剖析温室效应的程度》被选用。\n\n “闵行少年星”的成功发射,不只满意了青少年科普教育和展开科学研究需求,一起也是结合科技研发效果进行工程化使用的斗胆实践,其卫星搭载的高光谱温室气体成像仪源于学生构思,并发明于航天专家之手。\n\n 据介绍,卫星在轨运转期间,学生可经过卫星测控站与卫星互动,接纳并播映来自卫星传回的天籁童声和著作。“闵行少年星”还将从万里星河传输回相关数据,不只用于剖析温室效应的程度及成因,还将辅导学生展开测控模仿、测控演练等航天科普活动。\n\n “闵行少年星”(零碳小前锋)由闵行区教育局、上海航天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及相关企业根据科普教育和科学试验联合研发。“闵行少年星”的研发发射,完成了“天上有星、地上有站、进校有课、教师有教材、学生有课题”。据悉,下一步闵行区将持续孵化航天教育强区和培育航天教育强校,展开培育未来航天人才的长远规划举动。(完)【修改:刘欢】